北大教授课堂:排毒垢与健康(北大教授一夜爆红,辞职网上卖课,狂赚7000万,如今反转了)

“婚前该不该在房本上加上女方的名字?”

这是《奇葩说》中一期的辩题。

正反双方“舌战群儒”,场面“激烈”。

然而,有一个人的观点让观众们眼前一亮,不禁拍手叫绝。

他说:

“结婚,就像办家庭企业。男女双方一起投资,但给出的资源不一样。他们的时间节点也不一样,有的早,有的晚。

传统上,女性生育、照顾家庭,男性的作用大多在30、40岁才起来。

这时候就会出现,一方负责播种施肥,一方负责收割,负责收割的那方容易敲前面的竹杠。

这时,如果问男方给点抵押,万一婚姻出现了问题,做一点垫底,这没有错。”

虽是“直男式”发言,不过这三观也太正了!

而他也凭借独特的观点,极正的三观,在节目中圈了一大波粉。

就连他本人是谁都不知道的周冬云帆学社雨,也特地跑来他的讲座听课。

对于他,高晓松不得不竖起大拇指,是个狠角色。

马东也直言:他就是当代知识分子应该有的样子!

这个人就是,薛兆丰。

1968年,薛兆丰出生于广州梅州。

他的母亲是中学老师,父亲是大学中文教授,从小他都接受着优良的教育。

高考时,他因一分之差,无缘重点大学,最终考入深圳大学应用数学系。

其实在小时候,薛兆丰的理想并不是数学,更不是经济学,而是当一名工程师,因为他喜欢看工作成果落为实物。

不过随着年龄渐长,他意识到,有能力的人可以追求自己的幸福,而那些无力追求幸福的人,只能被社会淘汰,于是他想当一名精神病医生,去帮助那些精神上出现问题的人。

为此,在填报高考志愿时,他还选了两所重点医科大云帆学社学。

然而差强人意的分数,让他只能搁置自己的理想。

上了大学的薛兆丰,见识到经济制度改革下的深圳,了解到更深层次的制度化背景,于是他的理想再次修正。

“有意义的人生,是要创造好的思想,如果不能,则传播好的思想。”

如何创造且传播思想,也是薛兆丰苦苦追求的。

1991年,从深圳大学毕业的薛兆丰,继续深造,赴美西北大学法学院进行研究,并获取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博士。

1997年,薛兆丰被邀请到《21世纪经济报道》撰写专栏。

在专栏中,他常常犀利的言语,针砭时弊。尤其在“春运一票难求困局”中,提出:“应该把票价提到足够高,这样才能消除由于低价导致的短缺现象。”

也正是这一说法,让薛兆丰瞬间“名声鹊起”,广受争议云帆学社

张五常曾评价薛兆丰,称:“兆丰的文章,在国内有很大的争议性,他把问题看得分明,并坚持己见,死不悔改。不过这也反映一个事实:兆丰是个有思想的人。”

固执己见、泾渭分明、乐与他人“较长短”,这正是薛兆丰的真实写照。

2010年,薛兆丰受邀来到北大教书。

可以说,在北大任职的这段日子,是薛兆丰最为丰富有趣的人生经历,同时也是他实现理想至关重要的时刻。

凡是听过薛兆丰讲过课的学生,无不这样说:“他让讳莫如深的经济学变得简单起来,听他的课,要比看那些课本有趣的多。”

深入浅出,用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经济学理念,是薛兆丰授课的特点。

不过这样的方式也会有弊端,过于直白简单,或许对原有思想理解的就略施偏颇了。

也正因云帆学社为此,同是北大教授的汪丁丁,直接“开撕”,认为薛兆丰的经济学,不成系统。

直至2017年,二人的矛盾达到顶峰。

当时,薛兆丰受邀在得到开设经济学课,生动有趣的课程深受大众喜欢,用户订阅量直接突破20万,课程收入超过6000万。

当知识与付费挂钩后,就会涌现不少“正义派”现身抵制,汪丁丁就是其中一个。

他在朋友圈公开批评薛兆丰,“试图用日常口吻概括经济理论,错误频出,他的那些文字就像是没有毕业的经济系学生写的。”

不仅如此,他还写了一篇文,称:“付费购买的永远是三流知识,而一流知识永远是免费的。”

这话中之意,不难看出。

而这也将问题指向另一层面:

“经济学普及的对象是谁?我们普通人有没有必要学经济学?而经济学云帆学社家有没有必要向大众普及知识?”

针对这一问题,薛兆丰给出的答案很简单:经济学并非只是“象牙塔”里的学科,每一个普通人都可以学习。

他要做的,就是如何将这一枯燥难懂的学科,尽可能用简单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大众,被大众接受。

然而,理想总是那么美好,可是残酷的现实却常常“横插一脚”,令人心生厌恶。

随着薛兆丰线上APP课程日益火爆,所谓“行业专家”的抵制声音越来越多。

由于最初课程名为《薛兆丰的北大经济学课》,因此像汪丁丁这样的同为北大的老师站出来口诛笔伐,认为他的课错误太多,丢了北大的脸。

更甚至,有人爆料,薛兆丰并非北大“体制内”教师,而是外聘来的,就像劳务外包的“合同工”。

此时的薛兆丰已经意识到,和学术知识云帆学社分子无休止的辩论,似乎并没有太多意义,如此下去,只会背离初心。

既然理想与现实难以磨合,那他只能选择放弃现有的令人羡慕的耀眼光环。

2018年,薛兆丰辞去北大职务,以“个体户”名义开始真正的“传道授业解惑”。

他将课程名字里的“北大”去掉,同时不断升级课程内容,用一个个生动现实的例子,传递着经济学思维,又用经济学思维,直击人生痛处。

没有束缚的薛兆丰,像是“开了挂”,他的课程也空前火爆。截止到目前,线上用户订阅量早已超过30万,课程收入也高达7000多万。

然而,薛兆丰觉得,线上授课还是有门槛,像是悬在高空,不够“接地气”。

于是,在2018年6月,他将新书《薛兆丰经济学讲义》的发布会定在了人烟熙攘的菜市云帆学社场。

试想,一个大学教授,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在呦呵叫卖的声音里,进行经济学讲义发售,这场面该多么神奇。

也正是这个无比“接地气”的发布方式,让不少人对这个戴着墨镜、西装革履的大学教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原来“只能望其背”的知识分子,也可以这么平易近人,原来那些只能在“象牙塔”里听到的课,他们普通人也能听到。

如今的薛兆丰,被人戏称“网红经济学家”。

这两个词组组在一起,多少有点奇怪。

对于这个称呼,薛兆丰哭笑不得:“我越是拒绝,却越是红了。”

而“网红”这个词,主要是因为近几年,他经常出现在不少综艺节目里,见的多了,知道的就多了。

不过对于薛兆丰来说,这并非是坏事,在镜头前,他可以将经济学带给更多人,用经云帆学社济学思维展现奥妙的人生哲学。

尤其在《奇葩说》中,薛兆丰将他的经济学、将他对生活的态度、人性的透彻认知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得不爱上这个理性睿智、满腹经纶的学者。

在辩题“婚前该不该在房本上加上女方的名字”中,他用经济学思维霸气回应,女方应该加在房本中。

虽是直言不讳,却一语道破婚姻危机的根源,也彰显出他在家庭里一丝不苟的责任感。

浪漫的爱情童话只是童话,柴米油盐才是现实生活,婚姻里,只有同等的尊重,才是给予彼此最好的礼物。

对于真爱问题,薛兆丰再次用经济学揭露扎心的真相。

世界上没有谁是彼此的唯一,如果是的话,他们一辈子都不会见面。

“世界上有70亿人口,把它想象为大缸里的70亿绿豆,有两颗红豆是彼此的唯云帆学社一,把它们放进去搅拌搅拌,在短暂的一生中,它们不会碰上。”

还有一期辩题:“如果你知道一个人的死亡时间,你会告诉他吗?”

薛兆丰认为,必须告诉。他用经济学向大家展示人生中职业的分类,一类前期收入高、后期低,一类前期低、后期高,还有一类,一生都很平均。

所以,一个人如果知道了自己的死亡时间,那么他就可以更加合理的安排自己的人生。

这样他的人生也不会有太多遗憾。

看到这,终于明白他所说的那句话:“经济学不一定能改变世界,但一定能改变人们看待世界的方式”。

而他毕生的愿望就是,希望每个中国人都能体验经济学带来的乐趣,希望经济学能够影响更多人。

如今的薛兆丰,依然西装革履,不苟言笑,在镜头前,用自己的方式让大众了解云帆学社经济学。

他的学生从一百人到一万人,再到数十万人,无关学历高低,无关受教育程度。

只要你想,你都可以了解经济学魅力。

我想,这才是一个老师,一个行业“大家”,真正该有的样子。

-END-

作者:三月嘉杨

编辑:月伴星河

参考资料:

1、《奇葩说》第六、第七季

2、最人物:“北大叛徒”一夜爆红,文化人骚起来有多性感

往期精彩文章推荐:

要挣钱,找刘汉元,赚完卖鱼钱,这次又盯上新项目,狠挣1250亿

他是不能有名字的英雄,有人200万买他人头未果,但报复还是来了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6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欢迎您留下宝贵的见解!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