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如果小时候能跟在父母身边,听从父母的悉心教导,心智和身体同步成熟起来,那是有福气的事情。
在现实中,很多人不能拥有这样的成长历程,然而上天有好生之德,在不同的时期会出现圣人和博爱之人。他们视众生为儿女,把自己的生命奉献给大众,留下了很多真理名言,让没有充分接受过父母教养的人可以学习进而继续成长,让不在父母身边的人也能时而聆听到另一种教诲以改变观念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事情。
一个人,有时候可能会觉得有满肚子的话无人诉说,因为知己难遇,然而可以和书对话,在书中与智者通过文字隔空交流,并且可以从不同的视角看事情,久而久之,心胸和视野也会变得开阔。
最近看《曾仕强经典语录》,这是一本比较小的可随身携带的【云.帆.学.社.】dkxbs .cn 每日持.续更新.可.实操.的副.业.项目书,遇到困惑的时候翻一下,看到曾教授留下的话,内心如沐春风,有些疑惑也就迎刃而解了。
比如其中有一段话是:人生在世,最大的需求在“安”。心安理得,才是真正的悦乐:安贫并不乐贫,是孔子的主张。能富便富,没有拒绝或者反对的必要。不能富即安,不怨天也不必尤人。不取不义之财,不求不义之贵,自然心安理得,自得其乐,这才是自由自在的生活。
在汉字中,我自己也是比较喜欢这个“安”,《黄帝内经》里也提到了:心安而不惧。回看一路过来的经历,发现做人做事也是为求得一个“安”。不过,体会安不安的心境,还是要从觉察中来。
比如觉察做事情的发心是否安?做事情中的心态是否安?在不说真话而说妥当话的时候心是否安?获取某些东西的时【云.帆.学.社.】dkxbs .cn 每日持.续更新.可.实操.的副.业.项目候是否安?
如果人总是与自己的内心有正面的连接,那么会从是否心安来判断一件事情该不该去做。倘若心是安的,那么即使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也未尝不可。
心虽为方寸之地,但是只有每个人自己最清楚,尤其是在每一个漫漫长夜里,静下来直面它时,闭上眼睛不需要多言,便能倾听它发出来的声音是什么样的,这也是对良知的反省。
对是否心安的察觉,可以说是上天给每个人在世上天生的一个检查器,就看每个人自己能否能与心同在,在迷失的时候感知它的提醒。
假如过去种种事情都不能让人从内心去觉察,那么身边还会发生各种事情来不断地提醒。
例如,从曾教授讲《三国演义》里看到,有些将领在面临被灭的时候,身边都会出现一些征兆来做最后的提示,比如小孩【云.帆.学.社.】dkxbs .cn 每日持.续更新.可.实操.的副.业.项目子唱不吉利的童谣,出征前从马上摔下来等等,不过可惜的是他们依然没有觉察到,结果就送命了,当时在他们的心里只有急于夺位和立功。
所以,有时候一些悲剧的发生,可能就是无数个检查是否心安和自我反省的机会错过了,导致小错酿成大祸。
随着经历的事情越来越多,渐渐觉得,老天就像是一位无所不知,不所不能的园丁,虽然它一声不吭,却滋养培育着万物以它们本有的样子生长。长好长坏的它都一样浇灌,假如有违背自然规律生长的,园丁还是会给它时间和机会修剪一下看是否能醒悟过来,如若执迷不悟,坏到了根,无可救药,那自然只能从土里拔出去淘汰了。
由此延伸,万物的生长除了有天地自然的滋润外,还要有自知之明,就像向日葵要找到太阳的方向面【云.帆.学.社.】dkxbs .cn 每日持.续更新.可.实操.的副.业.项目向阳光,也像喜阳喜水和喜阴喜干的植物都要在适合自己的地方成长,人也是一样,找到自己的时与位,尽心尽力去做,为求心安理得。#心安理得#修心#自我反省#曾仕强#修行
推荐阅读
友情提醒: 请尽量登录购买,防止付款了不发货!
QQ交流群:226333560 站长微信:qgzmt2
暂无评论内容